
電動車行業的第三次潮:性價比時代的來臨
09-06
電動車起步較晚,卻是一個發展快的行業。從無到有,從一夜間上千個品牌誕生到臺州、天津、無錫三大板塊的形成,從消費者不了解電動車基本常識到對電池電機等配件品牌的認知,都是在短短的十余年間完成的。
行業發展迅速有好處,產業迅速成型。行業發展迅速也有壞處,他方唱罷他登場,攪局者多。以手機為例!九十年代,磚頭一樣的大哥大不僅是一種通訊工具,還是一個身份的象征。除了暴發戶與人才,月薪二三百元的老百姓買一萬多的大哥大,是一種夢想。上世紀末,摩托羅拉與諾基亞在中國閃亮登場,價格減半,昴貴的通訊費在一個鄉鎮除了一把手享受這個特權,其他的人仍用BP機。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通訊條件的改善,國產手機品牌一夜春筍般的滿地開花,做電視的康佳率先占位,聯想以電腦產業背書贏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后金立手機推出音樂功能,OPPO迅速定位音樂手機。中興超低價打通渠道,有些小品牌幾百元就能買到手機,更狠的是有品牌充話費送手機……這么“高大上”的東西短短幾年成被營銷成白菜了……直至蘋果4橫空出世,巔覆人們對手機的認知后,軟件天才喬布斯把手機一下子推進“智能時代”。“賣腎買蘋果手機”的新聞震驚世界后,設計見長的韓國電器眼紅后舉國之力推出“三星手機”——你智能,我也智能。你的軟件好,我的屏幕大。你的技術好,我起訴你侵犯我專利……一時間,三星有和蘋果有比肩之勢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地位顯著,直至2014年華為低調殺入,國產手機才一洗前恥。其實,華為03年就生產手機了,生產程控交換機的技術不支持。但任正非的行事風格決定了華為手機的命運:“十年磨劍。”華為手機大手筆的技術投入后,讓消費者感知不到比蘋果差,價格卻低二千元的市場策略不但打得“好看不好用”的三星滿地找牙,讓蘋果倍感壓力,尤其是華為在國外市場取得巨大的成功后仍持續上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以及智能手機技術瓶脛的出現。華為在全世界正一天天的占上風……
互聯網時代雖然人們健忘,對手機的依賴卻不容易忘記它市場硝煙的歷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頭看一看電動車行業,從00年到07年市場的蓬勃發展,剛性需求讓眾多品牌都風生水起。07年到15年,電動車在市場競爭力的推動下進入混戰階段,豪華款,輕便性,酷車……外加上城市交通的擁擠,以及電動車國家政策的不明朗,系統競爭中有些品牌勝出了,有些品牌衰落了。“市場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年,王派雖然一直保持高品質的形象,卻因地產行業的巨大誘惑進行了戰略轉移,被擠出了一梯隊……當下,這一輪勝出的品牌借規模優勢、品牌效應及人才聚眾勢正撐大胃口時,電動車的概念在消費者心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普通的代步工具,它的品牌附加值是有限的。市場的不變的規律是永遠在變……尤其是中國經濟發生“常態化”的各行各業遇冷與電動車市場教育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電動車行業的第三次浪潮:“性階比”時代來了。
拐點是一次市場洗牌的時機,電動車行業也不例外。王派是電動車的代表品牌,自然不會甘居中游,必將以“歸來”之勢,集中一切資源以好的品質,合理的價格,科學的成本管控能力主動出擊。市場競爭的是管理競爭,王派會避開一切“大企業病”,在“性價比”時代重回行業領導地位。
下一頁
下一頁